<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特色经验 / 

        蒸湘区:打造“清廉村居” 护航乡村振兴

        今年来,蒸湘区通过加强“清廉村居”建设,强化班子建设,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让乡村建设规范有序,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乡村发展更添动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坚持正本清源打造“清廉班子”。紧扣村居小微权力运行特点,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治。一是划定权力边界。纪委部门牵头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现有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对重大事项决策、日常管理、便民服务等权力事项进行明确界定,形成66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权力名称、责任主体、操作流程,为权力行使定下边界,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防止有权“任性”。二是防范廉政风险。全面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工作,按照“分岗查险、分险设防、分权制衡”的防控模式,摸排村级廉政风险点30个。根据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按照“一星”至“五星”进行标星管理。“点对点”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廉政风险台账,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三是严查基层微腐。坚持零容忍,严查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贪污私分等基层微腐。加强乡村振兴领域资金监督,对涉及的77项民生资金全面监督检查,清除“仓鼠蛀虫”。对近年来基层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彻查民生领域案件,形成高压震慑。

        突出“阳光村务”推进乡村建设。做细做实村务管理,明确标准、规范流程。一是村务“码上公开”。搭建村居事务信息化平台,推动村级事务“码上公开”。探索征地拆迁、工程建设、产业发展等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码”在线公开机制,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和跟踪项目运行、资金去向情况,实现监督“扫码看”,服务“码上办”。二是规范“三资”管理。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模式,与建行探索合作,推进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实现非现金结算、村级资金提取、工程支出等点对点直接在线支付。针对村级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村级账务审核工作流程》《关于规范村级财务公开的意见》,实现村级财务“月月清、村村清”。三是推动监督覆盖。加强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由1名乡镇纪委委员和1名村干部担任联络员。设立清廉监督员,推选3至5名有声望的群众代表担任,对乡村建设项目进行贴近监督。开展“网上作风巡查”,打通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办事大厅等9个窗口单位视频监控后台,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建立“网上衡阳”监督服务微信群22个,覆盖全镇每个村居,在线群众2万余人,开辟基层举报“快车道”。

        聚焦“文化润泽”助推乡村治理。深挖清廉元素,推动文化育廉,家风促廉。一是厚植清廉土壤。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将清廉文化建设融入居民生活。打造“十里荷塘”清廉文化景点,廉政故事和党员模范事迹;设立清廉文化长廊,刊登“廉洁时空50张衡阳面孔”,建设清廉文化广场等,基层村居景观更美,“廉”味更浓。二是弘扬清廉家风。把清廉元素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行为举止提供衡量标准,增强村规民约的约束力。注重家风助廉,弘扬传统家规家训中的廉政思想,引导干部群众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注重发挥乡贤名士作风,广泛开展家风好故事征集、晒家风亮家训等活动,组织幸福村“中国好人”陆魁友等开展宣讲,以清廉家风建设带动社风民风的转变,吃穿攀比、大操大办、赌钱打牌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创新廉政宣传。设立“微监督”公示牌,规范66条村级“三务”公开事项和28项居民日常办事项目,晒出办事流程图,真正让群众知家底,明路子。加强警示教育,开展“廉政课堂进基层”活动,由驻村联点领导和乡镇纪委委员进村轮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创新宣传方式,制作清廉雨母微信表情包,积极使用抖音、动漫等形式开展廉政宣传,寓教于乐。利用微信平台,定点投放“朋友圈”廉政宣传30万条次,有效扩大宣传覆盖面。

        激发“干部活力”推动乡村发展。强化清廉建设让干部想干事、干成事,切实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一是密切干群关系。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村支两委成员每人联系5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2名普通群众或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进行走访谈心,及时向支部汇报工作情况。区、镇两级联村干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进村入户,密切联系群众,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助推产业发展。清廉村居建设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猜忌少了,信任多了,形成了干群合力的生动工作局面。坚持“轻装上阵”谋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立了雨母村的雨母鱼、幸福村的超泰米、临江村的有机蔬菜等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三是务求群众满意。坚持“以评促改、以评选优”,居民群众通过微信扫码便可直接进入干部的评价界面,进行满意度评价,对于不满意事项还可填写相关意见,效果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