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省、市决策部署,全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衡阳“三强一化”建设,奋力谱写现代化珠晖由大区向强区跨越的新篇章。 一、综合 经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可比价增速,下同)。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4.8%、26.2%、68.9%。分季度看,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8%,1-2季度增长12.0%,1-3季度增长8.1%,1-4季度增长7.3%。年末我区GDP总量在全市的占比为7.7%。 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474户,其中,新登记企业734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27869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0987 万元,增长9.2%。其中,农业产值94903万元,增长4.3%;林业产值845万元,增长9.3%;牧业产值45682万元,增长15.3%;渔业产值9055万元,增长1.1%;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0503万元,增长5.8%。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6千公顷,增长3.8%;油料播种面积19554亩,增长-4.7%;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41553亩,下降3.2%。全年粮食总产量11109吨,增长4.3%;油料产量2074吨,增长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7060吨,增长3.6%。 全年出栏肉猪6.26万头,下降0.3%;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0.05万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 0.08万头,增长33.3 %;出笼家禽41.25万羽,增长38.1%;水产品产量3773吨,增长0.8%。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580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公顷。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2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1%。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9%,完成利润2.11亿元。 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1家,完成总产值148.54亿元,增长5.2%;全区建筑业增加值57.19亿元,增长0.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45万平方米,增长22.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33万平方米,增长59.2%。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9.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1.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3.3%,利润总额下降31.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8.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下降0.9%。从经济类型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29.4%,工业投资增长3.6%。从产业看,工业投资149901万元,增长3.6%。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38亿元,下降12.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9.3%。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5.36万平方米,下降14.2%;商品房销售额22.10亿元,增长15.1%。 全年棚改项目苏洲湾项目改造计划188户,调整至酃湖片棚改三期光明安置点,已新建开工。历年未开工项目总计385户调整至广东路街道临江社区临江新村棚户区改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8亿元,增13.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7.6%。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商品零售额7.1亿元。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个。分商品类别看,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1%,日用品类增长32.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7.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5.4%。 全年进出口总额12254万元,比上年上升87.3%。其中,出口12240万元,上升87.8%;进口15万元,下降44%。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12254万元,上升87.3%;无加工贸易。 全年全区内外资招商项目(企业)8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50.18亿元,同比增长15%。 七、财政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25亿元,增长18.1%;其中,区级地方收入合计2.75亿元,下降8.9%。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7.8%,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4.8%。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0亿元,下降15.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0亿元,下降10.1%;农林水事务支出8080万元,下降47.9%;科学技术支出3263万元,增长4.1%;医疗卫生支出20783万元,下降15.0%;教育支出19571万元,增长0.9%;交通运输支出114万元,增长153.3%。 八、教育、科技 全区拥有普通中学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小学44所,幼儿园75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52人,教职工151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21774人,教职工1007人;幼儿园入托儿童10078人,幼师619人(包含公办幼师10人)。全区小学生毕业合格率达100%。 全区公办学位建设中,新增学位810多个。已完成乡镇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面积7784平方米,乡村小规模学校校舍建设面积1480平方米;已完成中小学校幼儿园改厕2所,补充公办教师34人。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9.84亿元,增长5.7%。已建成衡阳市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共有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4家,入驻小微企业98家。全区新增创新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11个,其中省级创新平台1家(省科技厅批复1家)。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共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7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分馆10个(另24小时图书馆1个),综合性乡镇文化站3个,街道文化站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6个,社区广场36个。 全区拥有体育场地454个,其中体育馆10座,运动场179个,游泳池3个,各种训练房25个,6000平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2个,参加省青少年常规体育比赛获金牌3枚。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0项次。 全区共拥有区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5个,其中中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妇女儿童医院1个,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223个。区级注册卫生技术人员159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7人,护师护士623人,医技人员541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368张。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13人。 十、自然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336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2.1%,质量综合指数为3.64,同比下降(变好)0.3%;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6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变差)9.1%、(变差)3.8%;臭氧平均浓度为12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变好)5.2%。全区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湘江干流衡阳段水质年均值达到Ⅱ类标准,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区公园2个,公园面积19.65万平方米,在建公园2个,面积约316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 9起,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8人。其中铁路运输事故4起,死亡3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2起,死亡2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0.59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7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3.2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0.72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6.5%。 全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全年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为6.77万人和3.44万人次。全年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824人。 全年结婚登记1128对,离婚登记457对,发放90岁以上高龄老人长寿生活补贴108.83万元。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735人,比上年少增18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00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70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9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3.2%。 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28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07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50元,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25441元、经营净收入3454元、转移净收入10882元、财产净收入4629元。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17900元、经营净收入6871元、转移净收入1690元、财产净收入187元。 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929元,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329元,其中食品烟酒支出8220元、居住支出1917元、医疗保健支出1606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575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51元,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411元、居住支出4445元、医疗保健支出2594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相对数均为本年与上年比较。 4、本公报中的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