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好榜样】赵穗云:生如火花,做群众身边的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专栏-衡阳市司法局 365网站打不开了_365bet体育投注地址_365bet官方投注网址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好!今天是

        【司法行政好榜样】赵穗云:生如火花,做群众身边的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

        来源: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1-06-22 11:14

        赵穗云,女,196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湖南省衡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自加入法援队伍起,该同志时刻牢记“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法援工作宗旨,以一颗仁爱之心实实在在地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大量的法律服务,坚守十五年帮助困难无助的百姓获得公平正义,她勇担当、善作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属于法援人的“华章”。

        一颗滚烫心:打造法援新局面

        赵穗云始终以打造精品法律援助品牌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服务受援群体。她建立完善了中心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等便民服务制度,畅通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形成了衡阳市法援工作的一套规范化的管理程序。

        14年来,她积极下乡走访,全市在工、青、妇、残、法、检、看守所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36个,健全了衡阳市四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实现了区域内横、纵结合的法律援助网格化全覆盖。她多次与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到街头、社区宣讲法律维权法律知识,组织开展了“法援惠民生”等20多次大型宣传活动,使法律援助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近几年来,在她的带领下,衡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先后荣获了两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窗口”、“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她个人多次获得“湖南省为民办实事先进个人”、“ 湖南省十佳法律援助工作者”、“ 湖南省法律援助先进个人”、“ 衡阳市优秀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志愿者”、“ 衡阳市办案能手”等荣誉称号。

        一套维权经:数十载为民解忧

        在负责法律援助中心管理工作的同时,她还坚持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承办各类民、刑事援助案件。她注重从心理上和当事人沟通,用真诚的爱心、过人的耐性与良好的沟通能力,倾听着困难群众的心声,疏导当事人的不良情绪。在办案中,她还善于解心结、施技巧,既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又能让当事人省时省力又省钱。面对走投无路的讨薪农民工、深陷维权困境的残疾人、误入犯罪歧途的青少年,只要涉及到群众求助,她扎扎实实地办好每一个案件,赢得了基层群众的爱戴。

        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百姓身后的一个个案件构成了赵穗云的职业生涯。她是农民工口中的“维权勇士”,是未成年人心中的“知心阿姨”,是弱势女性的“闺中密友”,这些都展现着她作为一名司法行政人员、一名党员律师和基层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15年来,赵穗云承办各类民、刑事援助案件达300余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达600余万元,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20余面。她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通过不断的学习将成果有效转化到工作中去,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倾听民心民声、转变作风中结实联系群众的纽带,真正做到“应援尽援优援”。

        一份担当感:强化落实重点工作

        赵穗云在出色完成法律援助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推进重点难点工作开展。2015年,司法部将衡阳市作为社区参与式法律援助需求评估试点地区,她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亲自制定好个人访谈提纲和小组访谈提纲,为访谈提供方向性的指引。项目地点设立在祁东县白地市镇枫树山村,从市里开车过去长达两个小时,每天的来回4个小时车城足以让人疲惫。“冬季阴雨绵绵,三十多个孩子挤在教室里,孩子们小脸冻得发红,浑身瑟瑟发抖”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赵穗云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她决定给这些留守儿童做些什么。在项目过程中,她一一与这些孩子们谈话谈心,挖掘他们在法律上的潜在需求并形成评估报告,该报告上报至市政府以及转发给人社、劳动、民政等相关部门,得到司法部的推广,由此为留守妇女儿童、下岗职工打造的“订单式”法律援助应运而生,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衡阳市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赵穗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事业,把一颗赤诚的心交给了党和人民。她普通而平凡,但多年的坚持守护住了困难群众的公平正义。她对党忠诚、坚守初心、坚韧执着、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朴实纯粹和毕生所学践行了新时代法律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她说:“生如火花,我会继续发挥能量,做群众身边的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