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审计局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信息公开年度报告-衡阳市审计局 365网站打不开了_365bet体育投注地址_365bet官方投注网址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衡阳市审计局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来源:衡阳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6-03-14 00:00:00

          编制说明:本年度报告根据国、省、市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内容包括:概述,主动公开,回应解读情况,依申请公开,咨询处理,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附表十一部分组成。本年度报告中所列的统计限期自201511日起至20151231日止。 

          一、概述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我市贯彻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湖南省行政程序》、《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及《湖南省政府网站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及效能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2015年,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工作、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基础性工作及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部署工作。市审计局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并完善了信息公开渠道和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准确的在网站上发布服务信息。 

          (二)加强舆论宣传。高度重视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力量,在网站的醒目位置设置工作动态栏目。市局各科室和县市区通过投稿等方式,及时发布宣传稿件,宣传本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 

          (三)开展学习培训。经常性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并且将信息处理和信息公开作为常备项目之一。不断增强业务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有效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率。 

          (四)进一步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做好局官网和市党政门户网站的信息发布和更新,及时改进和健全信息公开目录。 

          (五)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制度。积极完善信息公开配套制度,有效为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六)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直报系统”。全力配合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直报系统的开发工作,不断提出有益的改进建议。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市审计局的计划规划、人事信息、法律法规、工作动态信息。 

          (二)公开形式: 

           1、互联网:设有衡阳市审计局门户网; 

          2、公共查阅点:无; 

          3、政府公报:无; 

          4、新闻发布会:未召开新闻发布会: 

          5、其它渠道:无。 

          三、回应解读情况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无;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无;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无。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无;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无; 

          5、其它方式回应事件数。无;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无; 

          五、咨询处理情况:无; 

          六、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无; 

          七、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无; 

          八、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情况:由审计技术科1名同志负责信息公开录入工作,兼职信息员1名;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无。 

          十、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本局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政府要求和社会公众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信息量不够大,有些信息公开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二是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十一、附表 

          

        单位 

        数量 

        一、主动公开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220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5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220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二、回应解读情况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一)收到申请数  

         

          

        1.当面申请数  

         

          

        2.传真申请数  

         

          

        3.网络申请数  

         

          

        4.信函申请数  

         

          

        (二)申请办结数  

         

          

        1.按时办结数  

         

          

        2.延期办结数  

         

          

        (三)申请答复数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2.同意公开答复数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涉及商业秘密  

         

          

        涉及个人隐私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四、行政复议数量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二)被依法纠错数  

         

          

        (三)其他情形数  

         

          

        五、行政诉讼数量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二)被依法纠错数  

         

          

        (三)其他情形数  

         

          

        六、举报投诉数量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万元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2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1 

        2.兼职人员数  

         

        1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万元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