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312312345/2022-25574 | 统一登记号 | HYCR—2022—01020 | 文号 | 衡政办发〔2022〕32号 |
公布时间 | 2022-10-18 | 来源 |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信息有效期 |
衡政办发〔2022〕32号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驻衡国省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油安全的重要指示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开启衡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推动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财政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33号)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保障粮油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培育壮大千亿级油茶产业,推进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油茶大市”向“油茶强市”转变,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目标,为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集聚产业发展合力;坚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精准施策,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坚持科技创新、机制创新、融合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坚持做强品牌、延伸链条、多元经营,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三)发展目标。推动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由“油茶大市”向“油茶强市”转变步伐,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实现衡阳油茶 “引领全省、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目标。到“十四五”末期,全市油茶林面积达500万亩,油茶产业年产值到500亿元,茶油年产量达12万吨,力争日化、美妆、有机生物等油茶衍生产品附加值占整个产业链70%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高质量推动油茶资源培育。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生产,有效利用林地资源新造丰产林、改造低产林和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自留地等零星空地栽植油茶,积极拓宽油茶发展空间,统筹推进油茶新造、低改适度规模集约经营。高效实施“种苗工程”,优选育苗品种,创新培育体系,提升育苗水平;鼓励大苗栽植,促进油茶生产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实施油茶“示范工程”,按标准、分类型,打造示范基地,创建油茶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二)高质量推动油茶加工利用。遵循油茶资源现状,整合生产加工资源,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壮大油茶龙头企业,打造油茶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加强油茶果初加工和茶籽仓储能力建设,创建国省级建设标准。支持规模以上基地购置油茶果初处理设备。加大生产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完善油茶产品的冷链、仓储物流和交易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导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加工和市场流通监管,促进资源有序合理利用。建立茶油生产加工“赋码溯源”机制,提高生产加工透明度,推动茶油生产加工与食疗康养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三)高质量推动油茶链条延伸。推动油茶精深加工,鼓励企业对茶油主产品、茶枯、茶壳等附属产品精深加工开发,支持企业开展茶油美妆、茶油医药、茶皂素洗涤、茶粕有机肥等研发,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开展油茶加工剩余物回收和再次深加工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升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四)高质量推动油茶标准体系建立。强化建设标准,着重围绕油茶良种培育、高产栽培、精深加工等方面,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科学建立油茶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规范油茶经营生产管理过程,创建油茶产业生产发展“衡阳标准”示范模式。健全油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茶油品牌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五)高质量推动油茶品牌打造。坚持品牌出效益,持续打造“衡阳茶油”公共品牌,构建特色品牌集群,加快“地理保护证明商标”申报,推动建立“衡阳茶油”授权赋码体系,推行溯源监督机制,加强质量诚信建设。逐步构建以“衡阳茶油”公用品牌为引领,地方区域特色品牌、企业知名品牌为一体的品牌体系。大力培养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打造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卓越品牌,提高市场品牌占有率。大力推进油茶企业上市,支持企业战略投资合作,引导企业通过联合抱团、参股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六)高质量扩大油茶宣传影响。注重开展“衡阳茶油”公共品牌宣传与推介,结合地方特色每年定期举办油茶相关节会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大型展销会,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衡阳茶油”知名度。加强与主流媒体、一线平台等深度合作,持续开展多形式品牌宣传活动,构建油茶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推动油茶产品销售,走向国际市场。扶持衡阳茶油体验馆走进一线城市,引导茶油消费导向。(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广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七)高质量推动油茶平台发展。推进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国家级油茶交易中心,构建多位一体的国际化产地销售专业平台,实现资源集聚,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国家油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建设,为衡阳、湖南及周边省市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有序推进中国油茶博览园建设,打造集种植、休闲、观光、科研等油茶综合体。(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八)高质量推动油茶科技创新。围绕油茶关键领域、前沿技术、重点难点等方面开展研究,有效发挥油茶博士后工作站作用,构建科技创新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对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施科技攻关,加快形成技术成果并转化应用;实施“人才雁阵”行动计划,强化人才培养,建立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创建企业标准体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开展智慧油茶建设探索,逐步实现管理智能信息化、生产指导精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油茶全产业链科技含量。(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九)高质量推动油茶金融服务。积极搭建油茶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优化油茶金融服务。有效发挥市财政油茶产业发展基金,用于贷款贴息、银行信贷风险补偿、农信担保作用。结合油茶生长特性,持续开发油茶金融产品,拓宽油茶贷款渠道,不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积极探索打造融资投资平台公司,与社会资本、油茶企业龙头融资合作。(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十)高质量推动油茶乡村振兴。将油茶产业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布局中,大力发展油茶林下经济和复合经营,挖掘油茶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促进油茶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产业等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油茶助力乡村振兴基础,使油茶成为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鼓励油茶龙头企业、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开展多形式发展集体经济模式,打造一批具有油茶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压实工作责任,突出油茶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首位战略位置。加强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充分强化油茶产业化建设项目推进专班统筹协调功能,切实发挥各级油茶产业主管部门职责职能,加强各级油茶产业日常管理。(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二)加强财政支持。各县市财政要充分发挥财政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油茶产业扶持力度,安排油茶产业专项资金。市财政在往年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种苗研发、示范基地建设、初加工和仓储、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品牌宣传、贷款贴息、金融风险补偿等工作。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油茶产业倾斜。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油茶产业融资平台,拓宽市场资本渠道,促进油茶产业资金有序流动。(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三)加强督查考核。完善油茶产业发展考核机制,持续将油茶产业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定期开展油茶产业建设先进单位评选,对年度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健全定期督查和持续跟踪制度,严肃责任追究约谈问责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林业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
本文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